五星巴西在世界杯已 20 年未夺冠最好成绩仅 4 强
发布时间:2023-12-18 19:45

  这个结论主要基于现代足球发展的两个原因:球队间实力差距的减小,以及现代足球以比赛结果为导向而非以观赏性为导向的特性。

  在展开讨论之前,还是想先指出一点,20年的时间在世界杯的历史上并不算长,单是巴西队第三次(1970年)和第四次(1994年)夺冠之间也间隔了24年,而从世界杯开始举办(1930年)到巴西第一次夺冠(1958年)之间更是相隔28年。20年无冠并不是实力式微的代表,相反,连续五界闯入世界杯8强才是实力的佐证。

  无可否认,巴西队的整体实力在这届世界杯上绝对是处于争冠梯队的。这一点高赞都已经讲述的非常明白了。

  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欧洲足球商业化的发展给世界各地有潜力的球员带来了通畅的上升渠道,使得一些小国家的当家球星,只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也可以在顶级联赛得到充分的磨练。而经过大舞台历练的球员,无论是从技战术上还是心理抗压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虽然巴西球员在顶级联赛仍然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并通过欧洲联赛得到了更好锻炼,但是受到边际效应的影响,本就处于水平高位的巴西进步不如原本处于水平地低位的球队,导致球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

  更遑论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球队,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实力不弱于甚至强于巴西队,更使得巴西队境况不比当年。

  现代足球的发展离不开现代足球商业化的成功。商业化的成功使得足球成为了世界第一运动,无数人梦想成为足球明星,也有无数球迷愿意为之买单。

  从俱乐部的角度看,只有当足够多的球迷愿意为足球买单,俱乐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才能支付球员高昂的薪水,才能有钱培养年轻球员,才能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于是俱乐部成功的基础之一(抛开有金主爸爸的土豪球队不谈),就是商业上的成功。而俱乐部主要收入的三个部分,比赛奖金,赞助,球迷,无一不与球队的成绩直接挂钩。

  这就构成了现代足球商业上良性发展的循环:球迷买单→俱乐部营收→培养/购买球员→取得成绩→更高的奖金收入,赞助收入以及更多的球迷。于是商业上的压力进而倒逼俱乐部冲击更好的成绩。为了更好的成绩,球队在赛场上的首要目标就是赢球。至于怎么赢的,场面好不好看,那是次要的。

  于是在赛场上,当比赛胜利才是第一要义的时候,俱乐部的压力会转嫁到教练以及球员身上,要求他们在实力相近的时候做出更稳妥的选择:抛弃华丽的动作。

  桑巴足球最与众不同的一点是什么?华丽啊!所以当世界上其他球队都开始向着功利足球撒丫子狂奔的时候,只有桑巴足球还在原地驻足。看上去不像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巴西队在这届世界杯上的表现,绝对是最具观赏性的。

  踢过球的人都知道,那些看起来华丽的动作的消耗与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很多人在野球场上抱着一种“输球只是一晚上的事,但是帅是一辈子的事”的心态做着华丽的动作,失败后的账大多是要队友来买的。而如果一个人能经常做出有效的华丽动作,那只有一种可能,这个人的实力远在对手之上。

  在过去,当巴西拥有碾压对手的实力时,观赏性与比赛胜利并不矛盾。然而在实力差距逐渐缩小的今天,更加注重观赏性的后果就是更大的可能被比赛结果惩罚。

  从这届世界杯的表现来看,主教练蒂特赋予了场上球员相当高的自由度,允许球员在场上相当程度的自由发挥。换句话说,球队的胜利更依赖球星个体的临场发挥,以及小范围队员间配合的灵光乍现。

  这样的战术优点在于球员可以更自由地做动作,尽情地展现自己,也就是顺风的时候观赏性更好;缺点则是对于球星状态的依赖程度很大,对手也更容易做出针对性战术布置,球队的成绩波动也会更大。

  相较于欧洲球队更细腻也更有针对性的的战术布置,这样的战术从结果导向的角度看无疑是“落后”的。

  长期来看,​现代足球以结果为导向的发展必然导致缺乏整体战术规划,或者战术执行力低下球队的淘汰,也必然导致足球“局部观赏性”的下滑(花式过人等对结果而言不必要的战术动作)。但同时,或许会使得足球进而转向“整体观赏性”的层面(球场空间利用,球员全场调度等)。

  在以比赛结果为导向的今天,球队对于对结果而言华而不“实”的动作的宽容度正在逐渐下降,以至于内马尔的彩虹过人会被认为是不尊重的表现,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球队倾向于“摆大巴”。

  这样的导向引导出的战术从目前来看会导致比赛观赏性的下降,进而可能导致球迷的减少甚至足球行业的衰落,但这样的战术却又是球队个体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大环境下的最优解。

  这样的结果可以理解,但又让人无奈。在这样的环境下,桑巴足球仍然坚持自己的风格,以一种逆行者的姿态向着观众诠释着自己对足球的执着。或许这是以卵击石,但是值得让人尊敬。

  在我的另一篇回答中,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个人观点的展开,欢迎理性探讨,也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