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杨浦的冬日变得格外“热火朝天”
发布时间:2024-01-21 09:29

  蓬勃发展中的城市,是一个巨大、火热的“施工现场”。无数人挥洒汗水,为打造美好生活的载体而辛勤付出。

  城市管理执法的背后往往是真实的民生诉求。如何在守护杨浦市容环境、维持管理力度的同时,留存民生温度?“破圈”创新,破执法之难,“老大哥”勇于“开路”,带出一支“能扛事”的队伍;社会多元主体,作为推动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如何与城市互相成就?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打破壁垒,汇集多方力量、整合多元资源、搭建多样平台,持续探索精细化自治管理模式,努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市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深化人民城市新实践,人人参与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区,让杨浦的冬日变得格外“热火朝天”。

  日月流转,城市运行昼夜不停,这样的“昼夜不停”中,有着一群城管人的“步履不停”。

  600多条执法事项,集中处理夜间投诉……与街道城管中队不同,杨浦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机动中队是一支需要24小时轮转的队伍。

  城市管理,从来不是易事,执法的背后往往是真实的民生诉求。如何在守护杨浦市容环境、维持管理力度的同时,留存民生温度?机动中队中队长王黎军一直在全力以赴。

  荣获个人三等功,获评市城管执法系统十佳优秀中队长、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王黎军已经满满当当的“荣誉表”上,日前又新添了一笔——市城管执法局2023年度“最美城管人”。

  “被执法对象误解过,辱骂过,也受过不少委屈,但戴上这顶帽子,穿上这身制服,就要扛起这份责任。”回忆起这些年的执法情景,王黎军说。

  王黎军坦言,他在“城管新人”时期,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当时坊间流传一句话,几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小草帽,说的就是城市管理难,城市管理的执法者更难。”

  城市管理的各类法规卷帙浩繁,常用常新。对于一个新人而言,如果基础知识没学好,谈何规范执法,以法服人?王黎军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主动研究重大疑难案件,提出会商建议和初步处理意见,力求把经手的每一个执法案件办成群众满意的“铁案”。

  “城市管理难,城市管理的执法者更难”,破解难题除了要加倍努力学习、积累经验,还需要“绞尽脑汁”地“破圈”创新。

  杨浦区域内在建工地多、工程量大,为了赶工期、赶进度,施工单位往往对文明施工的落实有所疏忽。违规夜间施工扰民、渣土车带泥行驶、工地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等投诉量居高不下,这些不文明的施工行为究竟应该怎么管?

  王黎军的“破圈”思维发挥了作用。根据辖区地域情况、工地分布特点,结合工地投诉量、投诉类型等,王黎军创新出一套“杨浦工地管理办法”——充分运用中队网格化力量,变“日常巡查、发现问题、事后处罚”为“事前主动服务、事中常态监督、事后依法规范”,及时梳理问题清单,对建设工地实施“红黄绿”三色标识差别化管理,建立“一工地一档案”,做到“辖区工地全覆盖、问题工地重点盯、整改效果回头看”,逐项逐点进行对标复核、销项。

  区城管执法局滨江工作站成立后,王黎军又想在杨浦滨江推出“破圈”举措,让执法更有温度。滨江女子宣讲团应运而生,宣讲团将自身执法、服务、管理职责与滨江区域共建共治共享发展理念充分结合,从讲解员、讲解内容到讲解路线,每个环节王黎军都“不放过”,他还为宣讲团设计了情景短剧,让演绎形式走“新”、更入心。

  在“创全”“创卫”等重点保障任务中,王黎军主动放弃休息,奋战在执法第一线;每逢重大节假日或遭遇重大气象灾害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夜间整治任务繁重时,他总是以队为家;面对难以攻克的案件时,他又成了“开路先锋”……“有魄力、有思路,有行动力、有亲和力”,是队员们对王黎军的评价。

  王黎军这位“先锋”能够勇敢放心地“开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带出了一支“能扛事”的队伍。这支队伍非常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5岁。获得这么多荣誉称号,王黎军最珍惜的还是队员们给他的“老大哥”称呼。

  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带着队员们自我剖析近期工作,大家互相点评、探讨业务;每天早上集合点名,每半月固定队列训练;当队员思想上有“疙瘩”时,与他们促膝长谈,及时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疏导情绪,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副中队长孔令欢告诉记者,初到中队,他有些不能接受王黎军的军事化管理作风。“我是来干城管的,怎么还要讲究杯子怎么放,被子怎么叠呢?”不过孔令欢很快发现自己错了,这些制度的实行,不仅提升了队伍的集体意识,还能帮助队员强身健体。

  从武警消防中队到市容监察支队再到城管机动中队,王黎军仿佛始终在和“城市运维”打交道,王黎军说,角色虽然在转换,但这些经历让他对城管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窗明几净、秩序井然,是记者走进机动中队办公楼的“第一感受”。2019年被评为“城管先锋”先进党组织,2020年获“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立功竞赛优秀集体”,2022年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当初“令人有些不能接受”的管理模式,让机动中队的工作质态得到了全面提升,中队先后培养了九名科级干部,如今还承担着全区新晋城管队员的实训任务,带着“城管新人”走进执法一线,与基层零距离。

  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的王黎军难免对家人有所亏欠:“很感激他们,没有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我也不能专心工作……”

  无论日月怎样流转,城市的运行始终不停,王黎军这群“城管人”会继续用脚步“丈量”杨浦,绘出富有民生温度的市容画卷。

  人与城总是互相成就的。社会多元主体是推动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汪路加,拥有“双重身份”——上海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杨浦区滨江治理联合会秘书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汪路加深刻体会到“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要听老百姓的声音”,所以,杨浦滨江的治理亦然。“城市建设要依靠群众的辛勤劳动,城市发展要依靠群众的合力推动,城市治理也要依靠群众的共同行动。”

  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诞生于2020年,构建了从联合会到理事会再到专业委员会的三级运作模式,通过聚合杨浦滨江区域的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打破区划壁垒,围绕滨江发展规划、城市建设、产业运营、数字化转型、社会服务五大专业领域,共同参与滨江治理。

  2021年起,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以联合会产业运营专委会作为牵头单位,全体会员单位共同参与,同时联动各委办局及高校资源,正式启动一系列自治公约的起草工作。历经一年多,联合会正式发布自治公约蓝皮书,共形成公约总章及六份专项公约。在汪路加看来,社会组织拥有丰富的民间资源,除了起草公约外,它们还能汇集多方力量、整合多元资源、搭建多样平台,为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杨浦滨江治理等开辟更多新路径。

  比如,“红潮”党建公益服务市集,充分发挥会员单位核心作用,在“绿之丘”等地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吸引大量人流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历史建筑的活力。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我们需要发挥好坚定的信念、蓬勃的热情与专业的力量,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和城市建设,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城市建设者。”在杨浦区总工会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讲会上,汪路加如是说。

  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其中就包括近年来人数日益庞大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如何真正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真正需要的法律知识传递到他们的身边,还差最后一公里。”会上,杨浦区法律服务工会副主席蔡煜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开展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等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对口”的各类法律服务。

  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张榜,是一名在各类劳动技能竞赛中成长起来的全国劳模。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种”在孩子们的心里,是过去几年张榜坚持在做的事,他时常走进校园,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未来,我将走进更多中小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光荣,从娃娃抓起。”张榜说。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广大市民的家,而工会,是职工的“娘家”。在日常工作中,汪路加深深感受到工会对于一线社工的支持以及对于杨浦滨江建设治理的殷切期盼,“我将继续挖掘职工群众新需求、解决治理新问题、探索建设新方向,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杨浦正努力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区,杨浦滨江正朝着时尚潮流集聚地、滨水岸线新典范的目标迈进。“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探索精细化自治管理模式,搭建共治共享的功能平台,激发会员单位创新治理活力,提升社会组织效能,携手成员单位共同赓续滨江文脉、弘扬工业精神,推动杨浦滨江创新发展再出发。”汪路加说。立即博体育在线